搜索
收藏
安徽淮南:創新“4+2+N”工作模式 推動學習成果轉化
時間:2023-11-28 來源:安徽青年報 作者:
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青團淮南市委堅持把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創新探索“4+2+N”工作模式,切實有效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共青團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構建四項工作機制。全方位構建體系。積極推進黨建帶團建“五個一”工作格局,即黨委(黨組)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工作匯報,黨委分管領導參與一次主題團日活動,召開一次青年座談交流會,舉辦一場理論宣講,制定一個為青年辦實事清單。深層次開展調研。共青團淮南市委開展實地調研30余次,召開座談會20余場,共收集訴求和建議40個,深入傾聽了解團員和青年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多領域精準施策。針對全市近10萬名團員和70萬余名青年的不同特點,成立5個專項組,摸清底數、制定方案、梳理問題、總結經驗、做好指導。嚴標準防范風險。加強意識形態風險研判,堅決防止“低級紅”“高級黑”,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和提級審核,確保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的政治性和嚴肅性。
用活“線上”“線下”兩個平臺。聚焦思想引領“帶”,釋放學習“磁場效應”。各級團干部主動參加團支部集體學習討論,選拔100余名優秀青年骨干,深入基層開展理論宣講93場。發揮“青年之家”平臺樞紐和聯系服務作用,廣泛開展“學習新思想 爭做好青年”讀書學習季30余場。用活平臺載體“聚”,激活學習“集群效應”。用好團中央“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學習平臺”和“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發揮好組織化學習優勢,突出“三會兩制一課”、青年學習小組、青社學堂等作用,用活用好本土紅色資源。
實施N件青春建功行動。拓展“團”版圖,凝聚“青”合力。引青聚才,成立駐滬團工委,設立駐京、駐滬“青淮聯絡站”“青聯委員工作室”,開展淮南籍在京青年學子交流、淮南學子返家鄉、兩岸同胞淮南非遺行、“家鄉推介官”聘任儀式等活動。夯實“團”建設,助力“青”成長。舉辦七期“青創會客廳”,召開淮南市青學聯換屆和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打造“淮畔萬崗 青春啟航”網絡招聘專欄,發掘并提供崗位五千余個。搭建“才聚江淮 服務基層”線下洽談會,滿足青年多元化就業需求。凝聚“團”力量,傳遞“青”溫暖。舉辦10場青年交友聯誼活動,鼓勵青年安心扎根淮南。組織動員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參與淮南市大型賽會志愿服務。成立200名大學生國防動員志愿服務團。搭建微信認領平臺,圓夢500名青少年“微心愿”。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